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十年中国营销的8个字
2017-02-19  浏览:102
建材之家讯:深——以往所有成功的深度分销,其实都是深度营销!

统一食品的刘新华先生曾经说过:渠道为王,其实成功离不开渠道力、产品力和传播力的合力。作为渠道为王、铺货为基的思路延伸,深度分销其实也离不开“合力”。

根据我们对以往十年深度分销的案例考察,基本可以断定:凡是在深度分销中,只是做到了往低线深度渠道进行压货(批)、铺货(零)的做法,就是属于“耍流氓”。

深度分销,必须以深度而持续的动销为基础。你以为铺下去就有销量?2008年以前或许还可以(毕竟从短缺经济刚转型过来),此后大多会被“臆想的需求”气死,然后回撤。

真正的深度分销,一定是“压货+铺货+动销”,而要动销,就一定要求厂家的业务人员具有区域市场的综合操作能力,也就是施炜老师说的“策略能力”——不是光做好渠道,还要做好区域的品牌推进、服务支持,进而激发消费者、实现终端动销。这叫什么?不是简简单单的分销!而是应该叫深度的“分销+动销”,也就是深度营销!

这方面,可以说90年代一些业务员,反而还要比以往十年部分养尊处优的区域经理做得好;而基于近十年市场环境的改变和竞争的升级,卓越企业会在深度营销方面建立起更为系统、标准、深入的打法。(下期我们将呈现江苏、河南等区域深度营销的一些著名案例)

勤——这是支持分销成功的“软实力”,而且甭管你协销、直销、动销、精销……都靠这个字做到位!

你信不信,有关销售和渠道的大部分工具、技巧,别说其他,光《销售与市场》都差不多讲全了。但做不做得到,在个人,就看一个“勤”字;在公司,就看你的组织、机制和高层能否支持这个“勤”字。

大家都记得90年代一个业务员,扛起格力全国销量的1/6。这个人就是董明珠。她“勤”到什么地步?一个经销商跑几十次,人家进了货还不安心,她自己站到终端去帮人家调研顾客、研究话术、检查陈列、培训店员(经销商往往做不了这么细)……最终才有动销,经销商才会主动让你“压货”。

能把这个“勤”字在物欲横流、挑肥拣瘦的21世纪还能继承发扬,任何品牌都能从中受益;没有人天生喜欢市场、熟悉动销,但勤快一点,跑多了,自然就融进去、就会了。

加多宝今天管控着300多万个终端,它大约有10000名左右的业务人员,每个人平均下来负责300个终端,基本上每天要跑30~40个终端,其中重点终端还要深度沟通、多次沟通;奥克斯现任渠道总监郁德发,做福建市场时,曾经一天跑过4个县城……这里面要费去业务人员多少皮鞋、多少汗水,你想想看!这种客情关系才是渠道成功的基础。

华罗庚讲“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个用到主要通过渠道优势争夺市场的本土企业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可能要改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销”。

款——哪里是“渠道为王”啊,私下里就是“现金为王”

中国品牌企业,只要不是国企,上上下下都缺钱。要想发展成品牌,就得做大销量;要想做大销量,产品就得跟上;要想产品跟上,后端投入可就大了。所以纷纷向渠道融资。

甭管你是合资分销,还是直供零售,对不起,到紧要关头就是先拿到渠道的现金。其实不是谁有货谁为王,是谁有现金谁为王。为什么大家怕KA,但最后还是先养大KA——销量大,回款多——慢一点回款要急死人,但能回款是第一位的。

个别行业如家电,谁捆绑渠道谁吃香,谁先下沉谁吃香,因为先到者把渠道的现金都收走了,这时如果有个大KA(例如国美)给我几个亿的大订单,我一定得先帮衬它,这时是顾不上什么“养虎为患”、“饮鸩止渴”的。

但很多品牌商在上个十年一直没有想清楚过一件事:就是零售端的现金都从哪里来的?除了贷款,实际上大部分还是来自消费者。从玩“现金”到玩“现金池”,这是一个飞跃。玩“现金池”的商家,无论是零售商还是制造商,在过去十年都能有所斩获:它们不在乎一笔上面有多少现金“落袋为安”,而是维持自己体内的一个大的现金周转池就可以了。这就是KA总是急着要低价甩卖、甚至不惜击穿供货价格底线的原因。

沃尔玛的创始人说过:你打八折还有人犹豫,你打六折、五折就绝对会将销售曲线扬上去。电商就是采取这个策略,网上价格总是要打到线下六折以下——别忘了,这个价格不仅仅吸引销量,还吸引眼球,产生品牌集聚效应。顾客来多了,不就跟你熟了吗?十年前国美、苏宁用的也是这招。

有现金池,你就有机会去向更深的产品线投资、向其他渠道投资。这一点部分品牌商是看透了,这就是上个十年依然有那么多品牌商坚持低价的原因。但是,做低价,做周转,最大的问题是不能让渠道“控制”或“绑架”了你。人家零售商有货架、有空间,蓄积你的现金,但可以挣别人的利润。

这就必须谈到产品更新换代的问题。

代——更新换代,才能有利可转

在能够产生动销的情况下,高利润就能保证各个渠道能分到“款”,有“款”就有“型”,也就是能保持住渠道结构的稳定性。但没有一代代新产品,哪来新利润?

其实,渠道商有时比品牌商还重视产品,好产品真的能让渠道商激动;零售商更不用说了,上个十年凡是自己开动马力去上游找独家产品的店,现在都活得很好,例如抓自有生鲜生产链条的永辉超市,重视自有品牌服饰的银泰百货,通过贴紧战术做自有品牌日化品的屈臣氏。

我记得特别清楚,2007年的时候,其实诺基亚的一些渠道商已经“暗生不满”了。从生意的角度,他们嫌利润低;但从专业分销商的角度,他们总觉得诺基亚老是放不开老款,就算有几个亮点新品,量也不足。那一年,iPhone开始放货,它可不仅仅靠产品,要知道,新产品的新价格支撑着渠道利润,以至于洪流奔腾,流遍千里。

其实产品的更新换代,应对的最大问题就是:顾客的更新换代。上一个十年留下的一个特别危险的问题是:很多行业、企业对没有自己的“下一代战略”进行规划。

拿白酒来说,2008年之后通过概念升级、政商消费,过了美满的5年市场生活;但面对各种饮料的冲击,下一代年轻人还如何能够接受白酒,包括它的概念、包装、口感等等。从这个方面说,最近两年诞生的江小白等品牌的确是站在了潮头。

壹——别忘了司马迁的话:各种生意的成功,“此皆诚壹之所致也”

上个十年,很多企业都发现了,你再勤快、再有钱,但如果把精力放在了多个领域上面,一样完蛋。

正好是在十年以前,你知道王老吉凉茶的品牌定位和主推口号是什么吗?

如果你听到“健康家庭,永远相伴”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

没错,它更像一个家庭医药箱,或者给家里随时备一点用来救命救急的“安宫牛黄丸”和“云南白药”。但是,它确实是十年前王老吉凉茶的主概念。

2003年,加多宝推出了预防上火的定位和“怕上火”的口号。我个人认为,“怕上火”这句话,就是真正改变了一个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

“健康家庭,永远相伴”其实就是典型的不讲人话,或者说不是讲给每个人听的话,这是一句典型的如某些官员和专家摇头晃脑不知所云的“高空炮”,基本上只有在国企风格的策划文件中才能看得到。那是一种高高在上、远离实际的传播方式,说白了,只是为了说而说这么一句。

而你仔细去品味“怕上火,喝……”这一句的感觉和内涵。它代表的意象是:加多宝完全把自己放在了与消费者平等的角度上,甚至以消费者最亲切的家人、朋友、同事的角色,给消费者个人一句最关切的提醒:“哎,你怕上火?那赶紧喝……”这纯粹是来自最平凡、最真实的日常生活的一句话语,就像家庭里最常见不过的一次对话。它绝对不仅仅是太好记忆了,它更是太容易在生活中碰见和复制了!

这就是以往十年营销中,那些经典品牌案例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在这个世纪,中国民众的自主、个性、平等意识越来越明显,而且越接近今天,这种感觉越强烈——因为各种聊天工具、公共论坛、社交媒体和公民团体,都不断强化着我们对信息的生动、自然、贴心、平实的要求。可以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十年,是消费者越来越懂得自由、越来越爱惜自己、越来越希望活出真实自我的十年——这潮流,不可逆!

也就是说,它要求我们用最生活、最放松的语言去和消费者沟通,而摒弃以往那种说教、灌输、呆板、僵硬式的传播方式。实在不会说,你就要通过图片、视频来与他们对话。

我们称之为:回归人性,说点人话。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家装 的产品:
  • 全景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暖气头条 地板之家 石材之家 环保之家 石材头条 灯饰头条 防水头条 装修之家 家装头条 电气头条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建材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