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国特色”
2016-01-20  浏览:77
建材之家讯:“中国特色”,在中国已逐渐成为“政治大词”,其含义对绝大多数中国成年人来说,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好奇这个神秘色彩的“中国特色”词汇,在外国人眼里有怎样一种风情。德国青年雷克,2007年曾徒步中国4646公里从北京走到乌鲁木齐,出版畅销书《徒步中国》对其“田野体验”进行了真实记录。回到德国后,进一步思考他的中国之行,在对比中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特色”,于是有了《中国,特色》一书。

“雷克,你喜欢我们中国吗”,我们习以为常的提问,但在德国人雷克眼中却非常尴尬,因为前置了爱国主义的前提,他除了说客套话之外不知道说什么。而在德国,往往只有“我的德国”,而没有“我们德国”,因此,也就不会有人问类似的“你喜欢我们德国吗”。被问多了,雷克甚至也“入乡随俗”,发明了“我德”甚至“我大德”来和中国网友交流。因此,雷克特别强调“俺雷克不代表德国,也不代表其他德国人”,就如他碰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代表整个中国,也不代表其他中国人”,因为最终,“你就是你,而我就是我”。

连中国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何谓“中国特色”,要让一个老外来系统论述,确实有点勉为其难。雷克说,尽管他们上学也要学习很多关于外国的知识,但这个“外国”一般指的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欧洲、美国,顶多听说过孔子、老子、《孙子兵法》、风水、明朝的瓷器。至于“李白是谁、秦始皇是啥时候的人”,就只能耸肩表示无奈了。尽管我们中国学生可能知道欧美历史、欧美文化多一点,但当“我们中国”随口而出的时候,其实和他们的欧洲中心主义一样,我们也在不自觉中暗含了“中国中心主义”的立场。

在《中国,特色》一书中,雷克就中国式过马路、韩寒现象、中国教育、中日关系、废除死刑等中国当下的社会热门话题,旁观,比较,以一个德国人的视角发表了不少关于“中国特色”的“特色”看法。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德国人将其视为“交通问题的结果”,而“中国特色”则是视为“交通问题的根源”。又比如“韩寒与方舟子之争”,雷克认为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兴奋型社会”,德国因为责任、多元、法治已经不需要所谓的“意见领袖”和“打假”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自己”。

在书中,雷克讲了一个“经典文化差异事件”:二战时,驻英美军追求英国女人,在一般人看来,英美文化差不多,但结果却是被追的英国女人抱怨,追她们的美国男人也抱怨,有意思的是,他们抱怨的问题恰恰是相同的:对方太“随便”了!根源就在于文化差异,在英国,接吻被认为是相当亲密的事情,要约会好几次才可以,而且下一步基本上就等于上床;而在美国,接吻是很正常的,认识不久就可以吻,但从接吻到上床却还要好几次约会才行。于是,美国男人急着接吻,英国女人就觉得美国男人太“随便”了;而英国女人一旦接受接吻就准备下一步了,此时美国男人又觉得英国女人太“随便”了。

所以,雷克认为现在欧洲流行的“解读中国”的书籍,包括基辛格的《论中国》在内,对东西方之间文化差异的理解,实际上都是有失偏颇的,或者把中国文化想的太“复杂”,或者想的太“简单”。他甚至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上海白领与自己西北的牧民同胞,相互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种文化自身都存在内部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谈论一个概念的时候,不能单单看它作为一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看是谁、在何种背景下运用了这个概念。理解“中国特色”当然也要如此,对待雷克的《中国,特色》就更当如此了。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五金交电 的产品:
  • 全景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暖气头条 地板之家 石材之家 环保之家 石材头条 灯饰头条 防水头条 装修之家 家装头条 电气头条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建材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