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下一个彼得•德鲁克会来自于中国吗?
2016-02-15  浏览:150
建材之家讯:经济学人》资深记者兼编辑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在1996年发表了《企业巫医》一书,对管理理论及其为数众多的布道者和追随者发起猛烈批判。当时,“再造”、“追求卓越”、“质量”等理论如日中天,充斥着整个企业界。之后若干年,“长尾理论”、“黑天鹅”和“引爆点”等概念又开始盛行,接着他们又创作了姊妹篇《管理大师》。

《中欧商业评论》采访了这两本书的作者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想听听他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对那些流行着的“大师”和理论有什么新的看法。

1,流行的背后是恐惧与贪婪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对比你写的这两本评价当代管理思想的书,有一个视角很有意思:你描述这群思想提出者的称呼变了,之前是“巫医”(witch doctors),现在是“大师”(masters)。是不是意味着你对这群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以下简称伍尔德里奇):从字面上看,“企业巫师”到“管理大师”的确有很大的跳跃,但我态度的转变其实并没有这么大。我一直认为在管理思想界,人和人之间的水平差异是巨大的,这个领域既有“巫医”,也一定会有“大师”。

在《企业巫医》这本书里,我觉得更值得用一种批判性较强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产业:当时“再造”理论如日中天,所有与之 相关的“大师”受到了人们极高的崇拜。而在写《管理大师》时,我觉得更应该关注那些有价值的思想本身。在过去的十年,管理界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抨击,一些“大师”的真实面目已经被揭露。我觉得是时候用建设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曾经批判的东西了,也是为了提醒大家,即便这个行业很浮躁,里面还是有很多闪光点。

CBR:1996年出版的《企业巫医》,你强烈批判了“企业再造”理论;在《管理大师》中,你又炮轰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那么,在当下流行的众多理论中,有哪个是你觉得需要好好拿出来辨析一下的?

伍尔德里奇:“颠覆式创新”。这是时下非常流行的理论:今天出版的管理类书籍里有一半的标题带有“颠覆”这类字眼,许多城市也会举办各种会议来敦促我们赶紧“颠覆”旧金山、“颠覆”伦敦或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但“颠覆”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喜欢把一个听上去很吓人的东西描绘得那么美好?

“颠覆式创新”现在成了一个要么理解得很宽泛或者很绝对的说法。有些人用它去描述任何形式的变化,这就让这个词等同于无意义。克里斯滕森最早提出了这个词,但他是用“颠覆式创新”去描述一种非常特定的变化——起步于市场低端的创新模式一路向上扩展,最终取代原有的市场老大。按这种标准,就会忽略掉近年很多非常重要的“颠覆者”——Uber以几乎不变的市场价格向乘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从而颠覆了传统的出租车行业。Uber的招术是引入非生产者(那些既拥有车辆和时间的人),而非直接生产一个成品再去改善它。

所以当我们要为“颠覆”这个概念做界定时,一定不要太过宽泛或者太过狭窄——本质上,当价值通过剧烈变化被创造出来时,它会促使人们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颠覆”其实是一种失衡。同时,除了一味赞颂颠覆,我们也要努力思考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CBR:好像每隔几年,市场上就会出现一些极具影响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大师,但如果仔细去审视就会发现,有一些理论压根站不住脚。为什么这种现象会持续不断地发生?

伍尔德里奇:这个问题本质上反映的是供需关系。这个世界有很多人想要通过兜售“管理点子”去赚钱——商学院教授想要登上各种巡回会议、管理咨询师们想要“生产”出更多客户以及意见领袖们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新书。

而在需求侧,大大小小的公司又被一种夹杂着贪婪和恐惧的心态裹挟着。一方面害怕自己跟不上变革的步伐:担心新的技术彻底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或者担心来自中国或者其他地方的竞争者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希望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想法由自己发现,然后一跃登顶。

CBR:除了企业,需求侧还有大量的一般大众,这么多年来,他们有什么变化?

伍尔德里奇:我觉得自从1996年《企业巫医》出版以来,愿意为各种管理思想买单的一般大众变得越来越多了。20年前,管理思想的核心受众是西方国家的商人,很少有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有兴趣去了解。今天,整个受众群已经爆炸,时下对管理理论兴致最高的消费者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商人。

在上世纪90年代,关于管理理论的严肃讨论只限定在个别的行业出版物,比如《哈佛商业评论》,“再造”理论就在这里首次提出。现在你可以在诸如《纽约客》和《连线》这样的大众刊物上读到关于管理理论的严肃讨论,而且有趣的是,一度十分流行的“引爆点”和“长尾”理论就在这两本杂志上首次提出。

CBR:如果把管理理论看作一个产业,你认为这个产业有三个关键角色——咨询机构、商学院和“管理大师”。“管理大师”在整个环节中的份量有多大?

伍尔德里奇:“管理大师”位于整个产业的中心,因为他们是为推动这个产业提供燃料的人:正如汽车要行驶不能没有汽油,咨询机构和商学院要运作不能没有各种各样的大想法。你几乎可以在构成这个产业的每个环节发现“大师”的踪迹。我认为今天孕育“管理大师”的土壤已被极大丰富了。在上世纪90年代,商学院和咨询机构垄断了“大师”的生产和打造。今天,一些知名度极高的“管理大师”是诸如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编者注:《引爆点》作者)和克里斯·安德森(编者注:《长尾理论》作者)这样的记者,他们从来没有上过商学院或者在咨询公司工作过。当然,今天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一群人:他们什么也不用做,只要从一个国际会议奔赴另一个国际会议,日子就能过得很好。

2,大师何处寻?

CBR:从《企业巫医》到《管理大师》中间隔的这十多年,商业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变得无处不在、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新兴国家迅速崛起,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管理理论的?

伍尔德里奇:的确,这两个因素在过去二十年极大地改变了商业形态。首先,互联网不只是变得无处不在,它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的时代,万物之间的交互性更强。在1996年,我只会用互联网做一些简单的搜索,今天我已经完全离不开它。其次,再用“新兴国家”这个界定恐怕已经不太准确——现在在英国,举国上下都在讨论的商业头条是一家叫做塔塔的印度公司,因为中国钢铁在英国市场上的大量流通,塔塔集团决定将出售其在威尔士的一家钢铁厂。

这两个因素改变了管理大师的供应状况。印度是这个世界上管理大师和精神大师同样高产的国家之一:比如作为西方管理理论殿堂的哈佛商学院,其院长就是一名印度人。中国则在生产管理大师的进程上了慢了不少,也许是语言上的原因,但我怀疑这种情况会在未来发生改变。再说硅谷,除了通过技术改变世界以外,硅谷一样在改变着管理界:看一下近年的畅销书,有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的《至关重要的关系》、知名风险投资人彼得·蒂尔的《从0到1》还有脸书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

这些新晋大师的确提出了一些非常棒的观点。我个人最推崇的两个正是由新兴市场崛起所引发的。一个是“节俭式创新”:这个观点的核心是通过去除产品上一些不必要的装饰,实现更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另一个是“金字塔底层”:这个观点认为通过为全世界最贫穷的人提供商品和服务,企业一样可会获得可观的回报。来自硅谷的大师则有这样一种思维习惯:他们更愿意说服那些日子已经过得很舒服的人使用更多花哨的东西——脸书的本质就是提供了一个让你消磨时间的方式。而新兴市场的大师相对更关注如何提高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

CBR:在你写的这两本书里,你始终认为彼得·德鲁克是唯一一位称得上是大师的管理学者,为什么他如此特别?你对成为管理大师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评判标准?

伍尔德里奇:彼得·德鲁克之所以能称得上大师,是因为他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他不仅广泛阅读管理学的各类文献,对历史和经济学也颇有研究。比如当他在论述如何理解商业联盟时,他可能会引述一个来自某本商业杂志的观点,也会非常自然地引述简·奥斯丁的小说来论证。这让他能够在无比宽广的历史维度中去理解商业的发展,也让他能不断提出一些独一无二的洞见——比如关于知识工人的崛起以及在商业生活中一样重要的社会意义。但在他所有涉猎的领域里,他始终认为管理学是最为重要的:它能让努力变成回报,好的想法变成伟大的成就。

我会用评判德鲁克的标准去评判其他所有有潜力的大师。他们有没有高质量的思考能力?有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没有拒绝人云亦云且乐于提出独到洞见的能力?

CBR:最后聊一下中国。过去的几十年,除了在经济上有长足的进步,中国的管理产业也在茁壮发展,而且看起来也十分有利可图。你怎么看管理产业在中国的未来?

伍尔德里奇:今天中国在管理产业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管理学著作的消费者,而非理论的生产者:这是一个以“赶超”为荣的国家——在历史上上演过非常惊人的“赶超”表现——中国今天在快速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思想,尤其是美国。中国的商学院教授一致认可的标杆还是哈佛商学院;追随商业畅销书的读者看得最多的还是杰克·韦尔奇。相比印度提出的“节俭式创新”和“金字塔底层”等理论,中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当然,这种局面一定会改变。事实上,管理理论产业未来十年最大的变革将会是中国管理大师的登场。中国已经诞生了一些世界性的企业,比如海尔和阿里巴巴,中国很快也会有自己世界性的管理大师——事实上,下一个彼得·德鲁克非常有可能就是中国人!作者:潘鑫磊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五金工具 的产品:
  • 全景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暖气头条 地板之家 石材之家 环保之家 石材头条 灯饰头条 防水头条 装修之家 家装头条 电气头条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区快洞察 建材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ybc.cn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