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观点
营销管理|中国经济:稳增长背后的风险
2017-05-26  浏览:370
建材之家讯:稳增长无虞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连续五个季度增速下滑,并创近3年来新低。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双双趋缓,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实际增长只有1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为11.6%。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10.9%,消费增长疲软;同期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8%,其中,3月份CPI同比上涨3.6%,物价超预期回升让抗通胀压力仍忧。海关总署的数据则显示,整体的外贸增速和进出口各自的增速都放缓至个位数。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3%。其中,出口增长7.6%;进口增长6.9%。

总体来看,尽管中国经济仍在趋于减速,“三驾马车”均在放缓步伐,但稳增长态势基本无虞,一季度8.1%的GDP增速,相比全年7.5%的目标而言还是比较乐观的,也大大缓解了市场对一季度经济增长十分疲弱的担忧。而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连续4个月的回升更提前印证了经济减速中回稳的趋向,3月份PMI为53.1%,比2月上升2.1个百分点。OECD日前最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领先指标在截至2月份的四个月中连续上升。而二季度一系列政府投资类项目的集中开工,将对经济下滑形成强力支撑。如果没有大的黑天鹅事件,那么一季度可能是中国全年经济增长的底部,二季度经济环比有望改善,“硬着陆”风险基本可以排除,相反“软着陆”的概率越来越大,央行4月14日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也凸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海外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GDP年增长率将放缓至4%”的论调显然有点太悲观。

固定资产投资的下滑与“铁公基”的减速、重化工业的低迷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密不可分。铁路是“铁公基”投资放缓的典型。2012年铁路基建投资4000亿元,较2010年8235亿元和2011年7000亿元有大幅度的回落。一季度铁路缺资金的困境尤为明显,不少在建项目停工依然如故,前两月全国铁路基建投资同比下降67.5%。“铁公基”的快速退烧对钢铁、水泥、有色等重化工行业影响较大,一季度工业景气度下行明显,国企1-2月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利润负增长,钢铁、石化、施工房地产、机械尤甚。例如,今年钢铁市场就遭遇“倒春寒”,一季度陷行业性亏损,出现“一公斤钢材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的局面,难怪武钢也搞起了养猪的“怪异举动”。房地产依然受制于国家的楼市政策调控,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同比实际增长为20.7%,较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持续在高位徘徊,开发商去库存压力显著加大。

消费增长乏力与楼市、汽车家电的偏冷分不开,而物价反弹压力也让居民花钱有点“抠门”,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着力扩大内需”。住房市场消费明显“刹车”,一季度全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3.6%和14.6%,而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35.5%,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汽车家电增幅放缓。汽车类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6%,回落19.9个百分点。一季度物价的反弹对民生消费造成影响,物价难言乐观。此外,居民收入终于跑赢了GDP,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7%,但与同期财政收入14.7%的速度相比依然逊色了一些。

外贸下行明显因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进出口增速创下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新低。不过,外部经济环境趋于向好,综合领先指数显示美国经济增长开始重拾升势,美联储实施QE3的预期概率降低;作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国一季度经济也已企稳,就业市场表现强劲。因此,尽管市场对欧债危机恶化时有风声,但全球经济复苏基本上无大碍,这对外贸发展形成了有利支撑。实际上,外部环境好转在出口方面已有所体现。一季度,中国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12.8%和10.3%,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已高于整体出口增速。

“三驾马车”的齐降倒逼了政策微调成行。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超1万亿元,创14个月新高,无疑是宏观政策微调开启的最好注解。这与2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中南海五次座谈上所强调的“要见事早,动作快,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也相呼应。在本月初的南方之行讲话中,温总理再次强调预调微调措施要尽快出台。政策打开局部微调,银根会有所松绑,在建和续建项目的资金可得到保证,银行信贷和政府项目的联姻,对于政府主导型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是重大支撑,投资仍将是今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头号驱动力。

抗通胀仍忧

尽管2月份CPI让通胀松了一口气,持续数月的负利率在数字上也转正了,但仅是昙花一现。物价超预期回升让通胀预期再次变浓,3月份3.6%的CPI数据也让“负利率时代”重启。一季度CPI仍然高企,新一轮的涨价潮更让通胀成为悬在老百姓头顶上的阴霾。[NT:PAGE]

3月20日,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每吨分别提高600元,宣告了油价步入“8元时代”。油价上调的连锁反应迅速发酵,航空公司、出租车、客运等纷纷跟进提价。4月4日,多家航空公司宣布上调燃油附加费,国内航线的征收标准达到了历史最高位。而国内航班旅客每人还得缴50元民航发展基金的举措也新鲜出炉。同时,出租车也掀起了燃油附加费的“涨价潮”。近期,深圳、厦门、北京、昆明、大连、福州等城市相继上调燃油附加费,其中深圳上调后的燃油附加费更是达到了4元。此外,尽管部分城市用行政方式宣布城市公交和农村道路客运价格不调整,但油价成本传导压力下,一些地区农村客运、公交车等实际上已上调了价格,行政管制只能是有心无力。

农产品和日用品是新一波上涨潮的集中地。农产品方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蔬菜价格明显上涨,3月份鲜菜价格的涨幅更是达到了20.5%。菜价高位震荡的同时,“10块钱两根”的大葱成了“向钱葱”,“40元一斤樱桃”被调侃成“樱谋诡计”,部分知名速食店也跟风调涨。在此背后,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在内的多种农资价格较往年同期出现大幅上涨。日用品方面,洋奶粉再次刮起“涨价风”,近期包括圣元、雀巢、美赞臣等品牌,陆续宣布涨价,上调幅度在5-13%。食用油价格也毫不示弱,金龙鱼、福临门两大巨头开启年内首次食用油价格上调,食用油行业恐又将迎来一波涨价潮。此外,近期包括北京、武汉、济南、杭州等地的宝洁旗下的洗护用品开始全线提价,单品提价幅度在10-20%之间。如此之势,难怪不少北京、上海、广州的消费者勤跑香港扫货又成了一道风景线。

公共产品涨价同样不甘落后。伴随着新一轮旅游旺季到来和今年恰逢这些景区的第二个3年“解禁年”,国内景区门票涨价声音已经响起来了,5A级景区门票集体跨入了“百元时代”。清明节小长假,不少景区进行了新一轮的票价调整。井冈山景区门票由130元调整为162.5元;曾经免费的枣庄台儿庄古城景区也在几经调整后,规定4月1日起,票价由100元升至160元,涨价幅度高达60%。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4月1日起票价已转为旺季门票价格168元(淡季140元),若加上捆绑在一起搭售的景区班车票价50元,总门票价高达218元,而这还不包括景区中不少寺庙的单独收取门票费,门票实际上已步入200元时代,老百姓赴五台山拜佛恐都拜不起了。此外,在2012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透露,酝酿三年的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已经确定,上半年择机推出。按照最终确定的方案,第三档每度电拟调高3毛钱左右。阶梯电价改革沦为涨价阶梯正在成为现实。

国际市场输入性通胀压力也不容小觑。尽管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在28个月以来首现负增长,但输入型通胀压力的警报并未解除。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粮食价格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上涨,其中一项基准指数甚至超过了几年前粮食危机时的水平,未来粮价仍可能继续上涨。而中国购进价格指数的快速回升也映射输入性通胀的攀升。中国3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5.9%,已连续4个月呈回升态势,为2011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继续上涨,企业采购成本不断加大。

物价形势如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坦言,中国的一个政策目标就是逐步使通货膨胀率降下来,但从技术上讲存在很多困难。民生用品频频涨价,通货膨胀预期重新升温,这对人均月薪不及世界一半的中国工薪阶层而言无疑是最受伤的。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工薪阶层的人均月收入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月收入人均月工资9327元,中国人均月收入4134元,相差一半。而国家发改委在释放“物价温和上涨可承受”信号的同时,不得不又重新祭出行政大刀,近日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但这种过往的常态做法被证明是治标不治本的,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通胀压力依然沉重。

防风险聚焦

经济减速之下,防风险是中国经济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此后,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和外汇局等五家金融监管机构在其召开的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都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中国经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一个是地方融资平台,另一个是房地产市场。而这两个领域基本上又都捆绑在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上,因此对中国经济而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实质上是重点防范地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扩大化,也意味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深度博弈。

其一,今年为地方债首个还款高峰,融资平台的现金流压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云南、上海等地城投公司的停止还贷做法已提前敲响了警钟。今年在卖地输血难以承担重任的情势下,部分融资平台的风险加速显露。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显性负债规模达6.7 万亿,其中以地方融资平台为借款主体的资金量为31375.29 亿元,占全部债务量的46.75%;隐性债务金额总计40065.4 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徒增,一方面需要加强调控,另一方面,在稳增长的基调下,政府投资的放缓又忧虑“一控就死”局面的发生。为此,在调控风险的同时,国务院采取了三种方式来缓解地方政府压力:一是允许地方债扩大。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规模,可能由前几年的2000亿元扩大至250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有望扩大范围。二是允许债务展期。平台贷展期新政浮出水面,监管层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到期贷款获展期。有报道称,2011年地方政府性应偿债务可能已有近5000亿元人民币获展期,占当年应偿还债务总额的近20%。三是平台贷的资产证券化。平台贷款资产证券化是第三轮资产证券化重启的亮点,资产证券化有望成为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二,房地产市场方面。在政策调控高压下,房地产市场需求遇冷,楼市库存量仍处于高位,“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观。9000亿高库存重压楼市,潜在的金融风险难以让监管层放心。2011年10月26日公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1年)》显示,近七成银行家认为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是银行的主要风险。日前,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被视为本轮调控以来杭州首家破产房企,更是让防范楼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呼声趋增。尽管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经济下行风险尚不足惧,但现实中实体经济的困境、中小企业融资的尴尬,让稳健货币政策开始稳中有松,不管是3月份的超万亿新增信贷,还是给予县域法人金融机构1%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优惠,都显示了这种趋向。尽管房地产属于有保有压中的压,但现实中银根部分放松的资金总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暴利的楼市。此外,地方政府楼市调控的意志其实只是“被坚定”,一季度一些地方楼市政策“微调”增多被叫停已释放出此种信号。因此,在楼市调控上,政策更多的是踩平衡木,尽管国务院近日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停滞不前的金融改革终于有所动作,在宣布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之前,中央政府谨慎的放行了地方金融改革的试验。3月底,国务院批准温州启动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据悉,深圳也将出台系列重大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已获国家层面支持。还有消息称,近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赴武汉参与金融创新,湖北或推新三板。其实,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中国而言,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好途径就是金融改革与创新。只是不管是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破冰,还是深圳、湖北等地的金融创新举措,仍然只是迈了一小步,在聚焦防风险的同时,中国金融更需要在法律、政策措施等方面更大力度的协调推进。

建材之家是聚集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市场供应商于一体的建材O2O模式家装电商互联导购平台,专注于建材+互联网+AR全景的新零售应用场景建设,为消费者提供线下家装中各种家居,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的线上大家居导购服务,欢迎登陆http://wap.jc68.com/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和观点为作者所有,本站只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规内容请联系QQ:275171283 删除!
更多»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更多»有关 家装 的产品:
  • 全景动态
  • 发表评论 | 0评
  • 评论登陆
  • 社区中心 暖气头条 地板之家 石材之家 环保之家 石材头条 灯饰头条 防水头条 装修之家 家装头条 电气头条 老姚之家 灯饰之家 电气之家 全景头条 陶瓷之家 照明之家 防水之家 防盗之家 博一建材 卫浴之家 区快洞察 建材 天津建材 北京建材 上海建材 重庆建材 广州建材 韶关建材 云浮建材 中山建材 清远建材 阳江建材 河源建材 汕尾建材 梅州建材 肇庆建材 茂名建材 湛江建材 江门建材 珠海建材 汕头建材 潮州建材 揭阳建材 建材之家 建材 企业之家
    (c)2015-2018 Bo-Yi.com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